020-38374466
13794418889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5G、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智慧灯杆市场在2021年终于迎来了爆发,2021年智慧灯杆相关的招标项目金额超过155亿元,较2020年的49亿元翻了两番。
那么,未来智慧灯杆行业的落脚点在哪儿?智慧灯杆到底是一门基建的生意,还是信息服务的生意,亦或是数据运营?智慧灯杆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云概念呢?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5G网络建设将面临大量基站建设,同时“万物互联”背景下智慧城市的传感器建设需求也十分迫切。智慧灯杆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整体运营的降本增效、有利于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目前,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支持智慧灯杆研发及应用,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逐步展开智慧灯杆试点应用,企业积极投入研发要素拓宽产业应用场景及功能。
山东省出台的《关于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新建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柱。到2022年年底,全省新建智慧杆柱将达到3万个以上;山西省出台的《太原市加快5G发展实施方案》,在规划建设塔(杆)等公共设施时,统筹考虑5G网络基站建设需求,优先使用可满足5G网络基站承载的塔(杆)类型,确保“多塔(杆)合一”落地;广东省出台的《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要结合通信、视频监控、车联网、物联感知等应用需求以及城市道路临时泊位规划,到2022年底力争建成智慧灯杆3.4万根。
在基础的照明控制系统之上,智慧灯杆可以加载安防摄像头、交通摄像头、环境数据采集传感器、通信基站、LED显示屏、智能语音广播、充电桩等设备,智慧灯杆的外部形态是路灯灯杆,其内核已演变成能源业务、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无线通信、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多个行业赛道的集合体。众多概念叠加之下,智慧灯杆正好切中了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经济命题,通过大型的智慧灯杆项目形成产业生态的聚集,既响应了“新基建”政策,又带动了区域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各种杆件势必要进行重新整合与归一,就目前来看,智慧灯杆是*好的解决方案之一。传统模式下,路灯杆、红绿灯杆、监控杆、指示牌标志牌杆、电线杆等分开建设,杆件功能单一,还存在多头建设、资源浪费、管理分散、影响市容等诸多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对路灯、基站、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充电桩等硬件传感器的挂载需求在上亿级别,可以想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如果继续当前的建设模式,无节制的分散化建设路侧杆这类基础设施,就像停车位一样,未来很可能发生无杆址可用的尴尬局面。“多杆合一、一杆多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态路径,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实实在在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照明企业转型进入智慧灯杆行业以外,还诞生了像爱克股份、太龙股份、名家汇这样的专业照明企业。除此之外,像国网、铁塔这样的专业建设和运营公司;有各类杆体、安防设备、充电桩、显示屏等设备供应商,他们从自己的主营业务或者优势产品切入到智慧灯杆市场,其中包括海康、大华、利亚德、洲明科技等;还有像华为、中兴这样的ICT服务商和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大多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公司或工程总包公司出现在智慧灯杆项目中。
对于提供光源的照明企业来说,其体量和技术维度难以具备整合能力;对于国网、铁塔这类以工程施工见长的运营商来说,在生态聚合、业态延伸等方面尚有不足;至于部分杆体、安防设备、充电桩、显示屏等设备供应商,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大多主动退出了一线竞争。如此看来,处于“决赛圈”的就只剩下了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ICT巨头,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在于只有巨头玩家才具备产业上下游的生态整合能力和自成体系的生态导入能力。华为早在2016就发布了**多级智能控制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随后又联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及产业联盟、中国照明学会、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等共同发布“NB-IoT智能路灯生态圈”,2018年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F)期间,华为发布了PoleStar2.0智慧杆解决方案。阿里也曾在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发布阿里智慧生活的主力产品—鸿雁“天际“智慧灯杆。很明显,这些巨头输出的并不只是一根加载了各类设备的灯杆,而是一整套管理系统和解决方案。智慧灯杆作为基础设施,归根结底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可以预见,随着竞争走向纵深,市场也将逐渐从分散走向统一。
智慧灯杆无论是功能体验,还是建设运营,均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上文提到,智慧灯杆是一个承载了多种智能设备的综合体,兼具了充电、安防、通信、交通、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但是不能简单的将智慧灯杆理解成一个“大综合体“,而需深挖每个功能背后的应用场景,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也要多多考虑用户的体验。
在建设方面,智慧灯杆诸多功能归属的主管部门不同,其中就涉及到统筹规划与管理的问题,特别是不同监管体系的封闭,导致很多智慧灯杆项目建成了,但由于各设备之间的数据没有打通,智慧灯杆能够发挥出来的价值大大缩水。以智慧灯杆所承载的智慧交通功能为例,其中路侧RSU的管理权在车联网平台公司,红绿灯的管理权在交警,路侧监控摄像头的管理权又分属公安、交警、城管和公路局等多个部门,路上跑的汽车的数据归属就更复杂了。智慧灯杆管理系统的规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的难度不在于软件算法,而在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单个的智慧灯杆项目,参与的厂商大多赚的是建设施工、设备供应、软件服务等方面的钱,其商业本质仍然是一门传统基建的生意。智慧灯杆更大的蓝海不在于“怎么建“,而在于”怎么用“,其关键就落在智慧灯杆建成后的运维,运维的核心点又在于数据价值的挖掘。智慧灯杆具有数据获取的天然优势,运维公司若能将掌握的数据经过脱密处理后进行销售,或是将数据整合,形成数字资产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创新更多的应用以及商业模式,其中产生的价值将大大超过杆件出租这样的传统运维业务,也将赋予智慧灯杆更大的想象空间。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5G、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智慧灯杆市场在2021年终于迎来了爆发,2021年智慧灯杆相关的招标项目金额超过155亿元,较2020年的49亿元翻了两番。
那么,未来智慧灯杆行业的落脚点在哪儿?智慧灯杆到底是一门基建的生意,还是信息服务的生意,亦或是数据运营?智慧灯杆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云概念呢?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5G网络建设将面临大量基站建设,同时“万物互联”背景下智慧城市的传感器建设需求也十分迫切。智慧灯杆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整体运营的降本增效、有利于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目前,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支持智慧灯杆研发及应用,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逐步展开智慧灯杆试点应用,企业积极投入研发要素拓宽产业应用场景及功能。
山东省出台的《关于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新建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柱。到2022年年底,全省新建智慧杆柱将达到3万个以上;山西省出台的《太原市加快5G发展实施方案》,在规划建设塔(杆)等公共设施时,统筹考虑5G网络基站建设需求,优先使用可满足5G网络基站承载的塔(杆)类型,确保“多塔(杆)合一”落地;广东省出台的《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要结合通信、视频监控、车联网、物联感知等应用需求以及城市道路临时泊位规划,到2022年底力争建成智慧灯杆3.4万根。
在基础的照明控制系统之上,智慧灯杆可以加载安防摄像头、交通摄像头、环境数据采集传感器、通信基站、LED显示屏、智能语音广播、充电桩等设备,智慧灯杆的外部形态是路灯灯杆,其内核已演变成能源业务、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无线通信、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多个行业赛道的集合体。众多概念叠加之下,智慧灯杆正好切中了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经济命题,通过大型的智慧灯杆项目形成产业生态的聚集,既响应了“新基建”政策,又带动了区域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各种杆件势必要进行重新整合与归一,就目前来看,智慧灯杆是*好的解决方案之一。传统模式下,路灯杆、红绿灯杆、监控杆、指示牌标志牌杆、电线杆等分开建设,杆件功能单一,还存在多头建设、资源浪费、管理分散、影响市容等诸多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对路灯、基站、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充电桩等硬件传感器的挂载需求在上亿级别,可以想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如果继续当前的建设模式,无节制的分散化建设路侧杆这类基础设施,就像停车位一样,未来很可能发生无杆址可用的尴尬局面。“多杆合一、一杆多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态路径,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实实在在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照明企业转型进入智慧灯杆行业以外,还诞生了像爱克股份、太龙股份、名家汇这样的专业照明企业。除此之外,像国网、铁塔这样的专业建设和运营公司;有各类杆体、安防设备、充电桩、显示屏等设备供应商,他们从自己的主营业务或者优势产品切入到智慧灯杆市场,其中包括海康、大华、利亚德、洲明科技等;还有像华为、中兴这样的ICT服务商和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大多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公司或工程总包公司出现在智慧灯杆项目中。
对于提供光源的照明企业来说,其体量和技术维度难以具备整合能力;对于国网、铁塔这类以工程施工见长的运营商来说,在生态聚合、业态延伸等方面尚有不足;至于部分杆体、安防设备、充电桩、显示屏等设备供应商,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大多主动退出了一线竞争。如此看来,处于“决赛圈”的就只剩下了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ICT巨头,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在于只有巨头玩家才具备产业上下游的生态整合能力和自成体系的生态导入能力。华为早在2016就发布了**多级智能控制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随后又联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及产业联盟、中国照明学会、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等共同发布“NB-IoT智能路灯生态圈”,2018年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F)期间,华为发布了PoleStar2.0智慧杆解决方案。阿里也曾在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发布阿里智慧生活的主力产品—鸿雁“天际“智慧灯杆。很明显,这些巨头输出的并不只是一根加载了各类设备的灯杆,而是一整套管理系统和解决方案。智慧灯杆作为基础设施,归根结底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可以预见,随着竞争走向纵深,市场也将逐渐从分散走向统一。
智慧灯杆无论是功能体验,还是建设运营,均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上文提到,智慧灯杆是一个承载了多种智能设备的综合体,兼具了充电、安防、通信、交通、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但是不能简单的将智慧灯杆理解成一个“大综合体“,而需深挖每个功能背后的应用场景,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也要多多考虑用户的体验。
在建设方面,智慧灯杆诸多功能归属的主管部门不同,其中就涉及到统筹规划与管理的问题,特别是不同监管体系的封闭,导致很多智慧灯杆项目建成了,但由于各设备之间的数据没有打通,智慧灯杆能够发挥出来的价值大大缩水。以智慧灯杆所承载的智慧交通功能为例,其中路侧RSU的管理权在车联网平台公司,红绿灯的管理权在交警,路侧监控摄像头的管理权又分属公安、交警、城管和公路局等多个部门,路上跑的汽车的数据归属就更复杂了。智慧灯杆管理系统的规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的难度不在于软件算法,而在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单个的智慧灯杆项目,参与的厂商大多赚的是建设施工、设备供应、软件服务等方面的钱,其商业本质仍然是一门传统基建的生意。智慧灯杆更大的蓝海不在于“怎么建“,而在于”怎么用“,其关键就落在智慧灯杆建成后的运维,运维的核心点又在于数据价值的挖掘。智慧灯杆具有数据获取的天然优势,运维公司若能将掌握的数据经过脱密处理后进行销售,或是将数据整合,形成数字资产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创新更多的应用以及商业模式,其中产生的价值将大大超过杆件出租这样的传统运维业务,也将赋予智慧灯杆更大的想象空间。